Search

[做不做,都是甘願]

在門診常會看到許多人爲家庭事業或人際關係,抱怨做得多卻無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做不做,都是甘願]

在門診常會看到許多人爲家庭事業或人際關係,抱怨做得多卻無人理解,或付出很多卻沒有回報,好像肉包子打狗,有去無回。對於這些屈原們,很多人都會勸說「甘願做,歡喜受,要做就不要抱怨」,往往聽到的人一肚子憋屈,覺得我又不是真的甘願,就像偶像劇的芭樂台詞「你有你的身不由己,我有我的無可奈何」,噢,夠了!come on~~~這一切的一切,都只是「自我滿足」的一部分而已,只是因為我們沒意識到自己的自我滿足,所以才會尋求對外的認同或討拍來得到滿足。

「甘願做,歡喜受」其實不是個道理,是真理;不會「知易行難」,而是「行易知難」。

因為「甘願做」的背後都隱藏著不同形式的自我滿足,這是本能,人活著就是在無意識中尋求自己存在的價值,所以「無價值感」才會是憂鬱症的診斷條件之一,當自我貶低到某個嚴重程度,有可能出現結束生命的念頭,所以「自我滿足」絕對是生物活著最正常必須的行為。

說是真理跟行易,是因為我們每個決定其實不管是淺意識還是潛意識,都是在極複雜的神經傳導物質傳遞中,結合性格、成長歷程、累積經驗、社會期待種種內外因素,自然採取的行為。

例如:
對自己喜歡的人好,因為你看到她因你而開心,你就會覺得快樂,這就是一種自我滿足,因為她讓你喜歡;做善事覺得快樂,肯定自己是有所貢獻的,也是自我滿足;照顧孩子很累,但是期許能陪她成長或跟骨肉親近,也是自我滿足;做不喜歡的工作,但是可以賺錢,也是甘願;不想被人覺得自己很OO、不想背負XX罪名、希望別人覺得我OO....這些都很自然,都不需要否定或害羞,種種不勝枚舉,我還真想不出來有什麼不是以自我滿足為出發點的例子呢!

所有看似「不求回報」的愛,其實回報就是自我滿足跟實現自我價值的那部分。人生來就是為滿足自己而活,不為滿足他人,不為己則天誅地滅,所以誰也不欠誰,但沒有意識到自私這點,而是一直想從他人身上得到回報,自然無法「歡喜受」了。

當你能反問自己,最深處做這件事情的原因,你會發現,這些「本能」「慾望」的東西是不需要理由的,一切只爲生存,更甚者,活出更高質素的人生。

所以不用為了自己的自私,自怨自艾或沾沾自喜;更毋需為了別人的自私,忿忿不平或歌功頌德(所以我討厭造神現象😆)

沒什麼不甘願的,除非有人拿槍指著你,所以都是為己,都該歡喜。無形的槍也是看你怎麼想,你可以選擇把蛇當繩子經過,也可以選擇被繩子嚇死😁

以下歡迎覺得不是甘願做的例子留言,希望能幫你找回你的甘願:)

#飲控覺得痛苦其實想變健康漂亮也是自我滿足
#我們都不是聖人不用把自己或別人想的太偉大
#在咖啡店打打文章自以為文青也是自我滿足😏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王姿允醫師 Dr.WZY 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家醫、肥胖、美容、老年、骨鬆等五科專科醫師認證的醫師。專長為肥胖醫學、專利4+2R增肌減脂飲食、腸道微菌研究、新陳代謝疾病。高雄湞媄診所院長。
View all posts